這次很幸運地找到了好東西。

nEO_IMG_DSC00306.jpg

在管機材料工坊的線材區觀望了好一陣子,決定買進一小批老線玩玩。第一次聽到老線,是很久以前偶然逛進八德路的停看聽唱片行,在那邊聽到用老線製成的喇叭線,也在那裏被SCM-20迷死人的中頻和與身材恰成對照的氣勢深深震懾。即便如此,因為只有蜻蜓點水般的一次接觸,當時的我仍無法更深刻地體察老線的長處,我還是認為以現代冶煉技術製造出來的線材,聲音會好過難以追溯生產廠家且歷經數十年老化歷程的老線,老線既沒有特殊的結晶方式加持,也沒有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,唯一加分的項目似乎只有原料純度勝過現代產品,是以對於老線我一直抱持著相當程度的懷疑,總覺得對它情有獨鍾的玩家的吹捧似乎言過其實,下意識已將它與「韻味佳而音響性差」的印象掛勾。

但這次聽了管機材料工坊的線材,打破了很多過去的成見。本來是抱著一試的心情,購入四條長約一米半,一條僅80圓的WE單芯線,沒想到放在交流訊號,它的音響性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現役的interconnecting cable。

nEO_IMG_DSC00334.jpg

瑞士Symo的訊號線已使用多年,是條聲音規規矩矩的線,音響性並不特別傑出,但其中性稍偏暖的聲底和不刺激的風格卻令我無法將它換掉,是可以長久相處的那種線材,沒什麼特殊的癖性,各頻段大致均衡,下半身稍微蓬鬆一點,但要找到性能全面超越它有一段距離的cable,預算可能要拉到四、五千,是以它是常駐我系統的一員,畢竟,花下大筆支出卻只換得一點進步,CP值實在不高,對於我的低階系統而言,賓主不稱了。

nEO_IMG_DSC00307.jpg

這是管機材料工坊的MISC1-31,Western Electric的單芯線,產於1940年代,是拆機線,表面有些燻黃的痕跡,不過沒有很重的油味,線徑約比22AWG稍粗一些,我計畫製成訊號線。早期線用的絕緣方式,是在線外上一層漆,再以棉布加以包覆,我把這層漆用指甲與塑膠尺刮除,如果用刀片不小心會將銅表鍍的錫刮掉,不知道這層錫對聲音的影響如何,是直接上端子較好,還是刮掉呢?我很克難地將線用端子台搭起來聽,signal和ground各放一芯,run著run著聲音漸入佳境。初開聲有點混濁、刺耳且控制力不太好,大體上聲音的骨架是單芯的風格,不過略略聽得出來,往高低頻的延伸比其他的單芯線好出一截。大概過了一、兩個小時,已經不再刺耳了,背景更黑些,縱深整個拉了開來,空間感偌大,以頻寬而言我是相當吃驚的,堂音竟然相當豐富,但卻保有著單芯的定位和結像感。

發現聲音有所轉變,反覆斷電數次後我將它放著run了一夜,進入了比較穩定的階段之後,我試著把手邊有的Oyaide PCOCC和MISC1-31混絞。總共試了兩種搭法,第一種以原有的架構在groung端加上PCOCC,也就是signal端走一芯MISC1-31、ground端走一芯MISC1-31和PCOCC,第二種則是在signal端放兩芯的MISC1-31,讓ground端走PCOCC。兩種搭法的共通點是在聲音中PCOCC的影子都滲透了進來。第一種搭法在音色上比全MISC1-31的搭法中性一些,頻寬下降了,延伸很明顯地較MISC1-31遜色,定位感也跑掉了,第二種搭法頻寬再更窄些,不過定位感聽不太出有什麼改變,音色更往PCOCC靠攏,原先讓signal端走兩芯MISC1-31是期待整體的能量感和低頻量可以再更多些,但走向並沒有往這方面改變。PCOCC的加入,很明顯的,音響性是下降了,不過PCOCC的音色倒是作為一個參考,提醒了我MISC1-31的音染有些過了頭,那實在是很特殊的韻味,人聲變得富有感染力,而且紋理更加豐富,或許有的人喜歡這種音色對人聲的詮釋,不過我覺得弦樂器和木管偏離實際太多了,不是那麼習慣。聽人聲我會用MISC1-31,聽器樂則換成Symo,也許以後會這樣用吧,兩對線,這樣有兩種不同的味道可以搭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