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stereo迷宮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修復G1000這個project已經進行了三個多月,在這期間為了把聲音調整成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向,陸陸續續試了許多零件上的搭配,現在整個計畫慢慢步入尾聲,我想是時候可以發篇文了。

DSC_0032_Fotor02.jpg

據父言,這對G1000今年五月邁入她誕生以來的第24個年頭,05年以後便很少使用,靜靜的在客廳一角度過了幾乎無聲的十年。兩三年前,剛剛開始玩耳機的時候有打開來聽聽,只是有一個聲道沒聲音,當時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,也不清楚維修的門路和費用,就還是回去玩耳機了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,發現有一聲道沒聲其實是前級故障,把訊源跳過前級直入後級後,發現雖兩聲道皆有聲但非常悶且刺耳,到了幾乎無法使用的地步,即便如此,同上回,仍舊不知該如何處置,故繼續擱著。後來玩玩各種補料,會動烙鐵了,也對零件、線路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這半年來覺得時候到了,有一些自己的想法,恰好又有時間,遂決定修復這對speaker。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上次換過王盤數位輸出的那顆電容,發現對一台器材的音色、性能影響頗多,這次來換換旁邊的那顆電阻,得到的結果也和電容一樣,影響頗多。

原本器材上用的是碳精電阻,外觀看起來像是AB的,實際測量的阻值大約122.5歐姆,把它換成Caddock MS220系列,沒有剛好的規格,所以用100歐姆。

nEO_IMG_DSC00428.jpg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延續上一篇文,我把WE老線做成RCA線。第一次自己穿Teflon管、套隔離網,手忙腳亂地摸索了一個下午,總算完成這對線,方知製作線材其中原來有這麼多「眉角」,也發現自己對於各種銲錫的聲音幾乎一無所知,stereo的世界實在廣渺浩瀚,充滿著無數的可能,遍地是值得留心研究的point,即使窮盡一生,終也莫得其涯。

構想並不複雜,正負各走一芯的線,若用兩芯聲音似乎稍微糊了一點,而能量感並沒有什麼提升,再者訊號線畢竟不像電源線或喇叭線,沒有承受大電流的需求。頭使用多年前留下來的絕版的WBT 0101,簡單講,舊版較有厚度,頻寬解析則是新版比較優秀。舊版用料札實,幾乎整顆都是銅材,新版則為了消除渦流效應,將部分結構改為塑料,且因為使用較少銅材,成本下降,故使用較高純度的銅。

nEO_IMG_DSC00330.jpg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次很幸運地找到了好東西。

nEO_IMG_DSC00306.jpg

在管機材料工坊的線材區觀望了好一陣子,決定買進一小批老線玩玩。第一次聽到老線,是很久以前偶然逛進八德路的停看聽唱片行,在那邊聽到用老線製成的喇叭線,也在那裏被SCM-20迷死人的中頻和與身材恰成對照的氣勢深深震懾。即便如此,因為只有蜻蜓點水般的一次接觸,當時的我仍無法更深刻地體察老線的長處,我還是認為以現代冶煉技術製造出來的線材,聲音會好過難以追溯生產廠家且歷經數十年老化歷程的老線,老線既沒有特殊的結晶方式加持,也沒有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,唯一加分的項目似乎只有原料純度勝過現代產品,是以對於老線我一直抱持著相當程度的懷疑,總覺得對它情有獨鍾的玩家的吹捧似乎言過其實,下意識已將它與「韻味佳而音響性差」的印象掛勾。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於王盤的評論,二十多年來有褒有貶。有的人覺得以它的訂價而言CP值非常高,也有的人覺得它和五顆星榜單上的器材相距甚遠。都有道理,王盤確實不是完美,或接近完美的器材,使用兩年多,從唱盤初換成王盤的那種升級感已杳然不復,就像微風擦過身旁,往遙遠的地方去了,相處的時間一旦拉長,一些缺點自然悄悄地浮出水面,那幾乎是無聲地進行著,無法察覺是甚麼時候開始的,等到突然清醒過來的時候,卻已經膨脹到無法忽視的地步了,當然那並不會對生活上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,但就如同不小心跑進鞋子裡的一顆小石子般,讓人清楚地感到那突起。王盤的密度很高,形體感明確,刻劃深而毛邊不多,音色是明亮外放的那一派,如果DAC搭配得當,下半部的扎實還有衝擊力真的會讓人回不去唱盤的世界。只是高頻的延伸我覺得太少,和中頻、低頻對比之下,會覺得聲音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區段,而高頻泛音似乎是被忽略了般躲在背後,不是沒有,但要特別注意才聽得見,有點像ATC的SCM20三頻分布的形式。

開始無法忽視這個問題的存在之後,努力地找以前的文章來看,但畢竟是有點年紀的器材了,資料大多零零散散的。在一個討論區看到有前輩說換數位輸出交連電容之後,高頻就上去了,遂決定一試。

王盤頗有份量,四根鍍鉻的腳釘貢獻不少,裡面倒不複雜,穩壓和數位輸出在機箱上,讀取和伺服線路鎖在塑料人造石材製的上板,結構設計不錯,只是因為機箱是由許多片鋁板鎖成,拆裝時難免會碰上扣不起來的窘狀,用ㄇ字一體成形的鋁材取代用螺絲鎖的底板與側板應該會更穩當。這是output板,ESTi典型的磨晶片,DC進來再經過一次穩壓,紅圈是輸出交連電容,0.1並0.01μF,搭碳精電阻,在BNC加了一顆雲母。

nEO_IMG_DSC00190.jpg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耳機方面的交流會,深感這個交流機會真是棒極了,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,不同的品味,不同的認知,和信念。一言一語之間,有些疑竇釋然,當然有些仍躺在那邊,也有些新的問號從地底鑽出來,探了探頭。 

簡明扼要地說,以下是我得到的小心得:

˙我的系統質感不夠好

˙我的系統往兩端的延伸不夠好

˙我的系統細節不夠多

˙我的系統會刺耳,別人的也會,甚至更嚴重

˙我的系統低頻量感較多

˙我的系統音場、規模感較大

 我最wonder的還是關於刺耳的問題,說實在話,雖然我聽的攤位不多,但幾乎攤攤都有這個問題,我帶著棒喝CD中那張DG錄的Lakatos走了一圈,竟然都沒有聽到自然而不刺激的琴聲,即便是非常昂貴的系統。我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我聆聽的音量不正常的大?還是我的耳朵有某方面的問題?真要是這樣的話,也許下禮拜得去醫院檢查一下。

nEO_IMG_DSC00127  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iton AudioSF-801SF-901終於裝起來了,趕緊跟同學借回家聽一個晚上。零件原汁原味沒有改動,錫的話801用的是Cardas901用的是Audioquest,煲機時間在十小時內。

以一套五、六千元的價格而言,CP值不錯,驅動力相當豐沛,聲音打得開,推高阻不成問題。唯獨整體聲音的質感比起兩倍價格的廠機尚有差距。

測試軟體:Enigma 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

同前述,推702推力是相當足夠的,可是音場比我modify過的EF5略小,往兩端的延伸也略遜。打擊樂器的質感有些粗糙、有點呆,聲音都擠在中頻(這和EF5的情況倒很類似,頻寬沒拉開),會刺耳。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幫同學裝機,因套件缺貨所以先裝電供SF-901。

套件組裝品質不錯,零件不多,接點又大片,非常好焊,只是用壓克力板做為底板,剛性實在輸金屬殼太多了,也要小心不要被AC座電到了,我想還是有機箱會好些,儘管貴一點。

這次想說既然是電源,就讓它下盤扎實一點,全用audioquest的錫,聲音應該會比較收束緊實,音場較小,線條感清楚,低頻精確一些。只能說aq的錫比起wonder較難掌握,不好融又不太容易吸附,直徑又細,耗損得快,早知道就不要用來焊管座和choke等接點面積大的。

nEO_IMG_DSC09865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陪一個最近在物色開放式的同好來音悅,想說隨便聽點甚麼。印象中上次來的時候聽說Pathos Aurium聲音蠻柔的,就聽它了,而因為台灣用的人似乎不多,相關資訊也少得可憐,故在此奉上亂七八糟的聽感供參考,倉促發表還請包涵。

小小一台,重量卻出乎意料的重,溫度也高(似乎是甲類放大),外觀蠻洗鍊的,散熱孔的設計和Dan D'Agostino很像,鋁箱的加工也精緻,只是那顆音量旋鈕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電源這塊,最初的情況是這樣的,沒拉專線,沒有接地,前後級、訊源全接在同一條延長線,延長線再插在national壁插上,電源線為全套的小黑線。而對於電源處理,我本來認為像電源線、排插這類的東西改善效果有限,對於自己弱弱的鳥蛋系統而言太過不切實際,拉專線或放個隔變才會有些效果,直到某天帶著Rotel和EF-5去永翊聽線,Rotel插上店內的壁插(ATL 990rh),電源打開聲音一出來,奇怪?動態、解析好像變好了,背景也比以前黑,方始體會到壁插的改善效果,收工回家後就此念念不忘(後來才想到專線的影響可能更大些)。約在去年年底第一次購入新版的ETP-2000cu使用,蓋板用便宜的古河不鏽鋼板,覺得與器材搭配還ok,所以這次購入第二顆。

從松下電工換成ATL:

nEO_IMG_DSC09836.jpg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nEO_IMG_DSC09842.jpg    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來到公館加煒,聽一直聽不到的森羅萬有。

加煒真不愧是台北地區聞名的店家,不論服務、試聽空間皆是一流水準,雖然說他們銷售的器材我個人並不是那麼感興趣(純粹個人喜好問題),但還是覺得相當優,很喜歡那間獨立的試聽室,不會被嘈雜人聲或店內burn-in的機子干擾!

聽的是森羅萬有的6C8G,,木機箱給人的感覺不是太高貴,說非常樸素倒是真的,沒有廠機的鋪張。

忘了問店員這台是hybrid還是純管機,只有一隻管外露機箱,或許電源部分是用晶體。

試聽前端用的是Micromega solo(耐聽、自然圓順的法國聲)直接耳擴,耳擴電源線使用普通的小黑線,比較接近家裡目前的搭配XD。這次試聽比較的對象是現役的Hifiman EF-5,耳機使用K702+Cardas 4x24。

北美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